磨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磨床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乡村达人大学生在农村种了七年瓜两次遇挫如今成立合作社带动致富_[新闻news]

发布时间:2021-06-02 16:46:24 阅读: 来源:磨床厂家

闲暇之余,李华逗起了他的两只小伙伴。梁双慧 摄

???华龙网6月12日6时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通讯员 张燕 王颖)在重庆市璧山区大路街道高拱村的一片瓜地里,一个穿着整洁衬衣,留着小寸头,看起来干净爽朗的年轻男子正在巡视,身旁两只小狗正在戏耍。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漂亮极了。这位男子的经历却不平凡,他叫李华,是这片瓜地的主人,也是一位坚守在农村近7年的大学生。

????李华邀请记者去屋子里坐一坐,这是他向农户租的一间房子,平时休息用。房间里的床、书桌、椅子都是老式的,有一点破旧。墙上贴满了便签,写着各种农产品的价格。书桌上面,堆满了农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李华说:学习是不能间断的,要做一个终生学习者。

????返乡创业 默默承受艰辛

????“你要种地,要自己创业,可以,那就不要回来了,你也不要在我这里种,你自己走远一点,我看都不会来看你一眼。”当父母得知李华有返乡创业想法时,扔下这样一句话。

????李华的选择让父母不理解。大学时期的李华就已经凭借自己的能力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10余万元。凭他的能力,2012年毕业后,完全能够在城市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却选择回到农村。

????直到现在,李华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我成长在贫困的农村家庭,深知农民的不易,很多人耕种一辈子却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我回农村,就是要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一套好的模式,让像我父母一样的老一代农民能够真真正正在土地上面挣到钱。”

????毕业当年,他便将自己在大学做生意赚下的几万块钱一股脑儿地投到了自己的事业上,在璧山区大路街道高拱村租下30多亩地,开始尝试种植蔬菜。

????一开始就遇到了挫折。“在你那儿上班发得起工资不,万一你哪天跑了我们怎么办?”当地农户认为大学生太年轻,信不过,有的甚至不把土地租给他,也没多少人愿意来上班。

????加之专业不对口,种菜技术也不及老农民,产量上不去,品相也不行。“不会种地的书呆子”,老农常常这样取笑他。

李华给记者削刚熟的可以生吃的小冬瓜。 梁双慧 摄

????遭受打击 用行动诠释坚持

????不出意料,第一年他就亏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30多万元外债,一起创业的伙伴也选择了离开。2015年,蔬菜价格下跌,出现滞销,再次亏损。两次打击都使他经济上、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压力。

????即便这样,他也没想过放弃。“没有工人就自己干”,李华印象最深刻的是,夏天每天5点过起床就下地,10点过,叫车装菜去批发市场卖菜。少时几十筐,多时百多筐,都是自己一筐一筐搬上车。一直在批发市场卖到下午4点过,才想起买点东西填肚子。冬天蔬菜的销路不太好,一些菜贩子半夜来装菜,也是靠自己把一棵棵冰冷的菜堆放上车,几个小时下来,手早已冻得没有知觉了。

????当时李华什么都不懂,甚至连一些菜的品种都不认识。为此,空闲时他就跑去别的蔬菜基地学习。再加上当地政府帮助,派了技术人员来指导,农场在生产管理和技术上慢慢完善起来。

????李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只是玩玩,取得了农户的信任。到现在,农场已经扩展到近140亩。他成立了重庆一粒粟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主要发展农户种植一粒粟南瓜、一粒粟冬瓜等蔬菜,产品销售到双福国际批发市场,新世纪、永辉等各大批发市场及超市。

李华在阿里巴巴运营部,和工作人员反复沟通讨论线上店铺首页设计等问题。 梁双慧 摄

????结构调整 打通线上销售渠道

????在李华的农场里,记者看到全部是瓜类:冬瓜、南瓜……李华解释到,他们从去年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全部种植瓜类。

????经过几年的摸索,他发现传统蔬菜种植存在一定的风险,种植户收益没有保障,受市场行情波动大,无规律可循,所以要另辟蹊径,打破第一产业的束缚。

????“选择瓜类,是因为瓜类耐运输,耐储存。且种植技术不是特别高,可以真正带动农户种起来。”李华说。

????除了种植结构上的调整外,李华今年还开始尝试销售渠道上的调整。他开始将之前单纯的线下销售调整为线下、线上结合。“这也是为何会选择瓜类的另一个原因,方便线上销售。”

????为此,一粒粟合作社在网上开了店,但仍处于试运营阶段。

????线上商家数以万计,新店如何脱颖而出?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之外,推广和运营也至关重要。

????如今,眼看地里的瓜就要成熟了,线上准备工作却还未完善。李华显得有些焦虑。记者跟随李华来到了阿里巴巴运营部,亲自和工作人员反复沟通讨论店铺首页设计等问题,直到店铺首页设计初步完成,才露出了笑容。

地里快熟的南瓜。 梁双慧 摄

????不忘初心 带动当地农户创收

????在一片绿油油的瓜地里,3名工人正在锄草。他们都是李华农场的土地流转户,每年可获得每亩700斤稻谷市场价的土地租金,此外,在这里打工,月工资2000元左右。

????兰生财有3亩土地租给了合作社,之前自己种植一年不到2000元,流转给合作社后,年租金就超过2000元。加上工资,还有年底的土地生产经营分红,收入涨了几倍。“我已经六十几岁了,但是耍起不习惯,就到这儿来挣点钱自己花,关键是少操心,人轻松多了。” 他说。

????通过自己的模式,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李华没忘记自己的初心,如今,他的想法已经在140亩土地上逐渐变成了现实。

????2017年,他的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140余万元,社员分红30余万元,带动村民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除了3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能为30多名周边农户提供就业。

????除了增收外,农户的种植技术也提高了。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坚持校社联合,紧密依托西南大学、重庆市农广校和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积极寻求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合作社每年定期组织内部社员集中交流和培训不少于6次,保证技术走在前沿,信息得以共享。

????说到未来的打算,李华表示,近期最重要的是做好线上的运营推广工作。他表示,发展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让合作社的每一步都走得不轻松,希望后续能克服困难,真正把合作社建设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发展一地产业的新型农业主体领头羊。

免疫治疗子宫癌晚期费用

治疗子宫衰老好的医院

肿瘤免疫治疗的费用